侧边栏壁纸
博主头像
昂洋编程 博主等级

鸟随鸾凤飞腾远,人伴贤良品自高

  • 累计撰写 71 篇文章
  • 累计创建 79 个标签
  • 累计收到 0 条评论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惊叹!时隔百年,美国爷孙俩镜头里的北京变化如此之大

Administrator
2022-04-27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20 阅读 / 0 字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温馨提示:
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-06-14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。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,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100年前,美国人甘博来华用镜头记录下积贫积弱的中国。100年后,甘博外孙科伦国庆前夕来到北京。爷孙两代美国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见证中国巨变。近期,一场名为《百年回眸 中国巨变——跨越时空的对话》的展览,在中华世纪坛综合馆开展,影像无言,却诉说万千,京呈带您一览两代美国人的中国映像。
image-1651069157490

100年前甘博拍摄的天安门,城楼颓圮,人力车夫穿街而过。

1

100年后,科伦镜头里天安门光彩熠熠,街道宽阔,游人如织。

2

100年前,甘博镜头里的北京猪市大街。待售的生猪码放街边,街道泥泞不堪。

3

100年后,前门一带街面洁净,复古的铛铛车载着游客穿街而过。

4

100年前,景山远眺,故宫大门紧闭,一片萧索。屋檐上、城楼上杂草参差。

5

100年后,得到完善保护的故宫每年接待亿万人参观游览。

6

100年前,北京街头贫民一家,衣不蔽体。

7

100年后,幸福的笑容常伴每个中国家庭。

8

100年前,一对街头行乞的母子。

9

100年后,一对母女在在天安门广场愉快留影。

10

100年前,一名中国儿童,神情木然,衣不蔽体。

11

100年后,一名少先队员在向国旗敬礼。

12

100年前,甘博镜头中,一个女孩的母亲正在为她缠足,女孩痛苦地向外张望。

13

100年后,科伦抓拍到的女孩们自信洋溢。

14

100年前,养鹰养鸟是北京市民的业余爱好。

15

100年后,单反相机、“长枪短炮”才是休闲生活的标配。

16

100年前,坐在香炉上的贵妇,缠着小脚的老年人。

17

100年后,阳光下老人精神矍铄。

18

100年前,北京交通什么样?驴、马、骆驼、人力车夫遍布大街小巷。

19

100年后的北京,交通方式便捷多样、四通八达。

20

100年前甘博捕捉的中国速度。

26

100年后的科伦眼中的中国速度。

21

100年前的甘博。

1908年,刚刚高中毕业的甘博和父母、弟弟一起,不远万里来到中国。甘博随父母在中国的第一次旅行,就让他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和第一批来到中国的美国摄影家之一,甘博在1917年至1932年的15年间三次旅居中国,先后走访了华南、华东、西南的十几个省份,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社会调查工作。
22
甘博拍摄了5000余张珍贵的中国历史照片,以及30盘用电影胶片拍摄的黑白纪录片,并为所有照片标注了拍摄时间和地点。他拍摄的影像资料内容包罗万象,从城市到农村,从婴儿到老人,从百姓到官员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交通、社会生活等各方面,为我们今天拂去历史的尘埃、回望100年前的中国历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。
23

甘博的外孙科伦在天安门前。

时光流转,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前夕,甘博的外孙彼得·科伦夫妇专程从美国来到北京,零距离触摸和感受了今天的盛世中国,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巨变。
24

了让观众可以更好地体会到100年前的生活,展览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诸多环节,连通历史和现代:观众可以坐上骆驼祥子时代的黄包车,感受百年前的出行;可以倚靠着古香古色的城墙砖瓦,拍一张打卡穿越照;在采集镜头区和“我爱你中国”手印墙,观众还可以唱歌、表白、留下手印,把祝福送给祖国,记录难忘的瞬间。
25
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,观众凭身份证免费参观。在世纪坛的展览结束之后,这些图片还将在部分中小学校巡回展出,让更多孩子们了解过去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,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。

0

评论区